大赛中的选手之“最”

    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有些选手格外惹眼。

年龄最小

    农机修理项目参赛选手曹皓然年仅16岁,略显稚嫩的脸庞与周围选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次大赛磨练了我的技能,在前期培训中,我不断查找不足,提升技能水平。”曹皓然话语间还带着一丝紧张。谈起选择这一专业的缘由,他眼里闪出坚定的光:“我从小就爱动手,对农机应用和排故很感兴趣。”

    在初次参赛的“小选手”身上,寄托着技能成才的“希望”;在身经百战的“老选手”身上,展现着技能传承的“坚守”。

经验最足

    56岁的砌筑项目选手王忠明,已经从事建筑行业近30年。作为本次大赛中年龄最大的选手,他已荣获湖北省技术状元、湖北省技能竞赛优秀教练等多项殊荣。

    王忠明从18岁高中毕业就随老乡外出打工,后来,他凭借着一门手艺,从工地被特邀到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一开始我心里挺没底的,但是后来学院院长的一句话点亮了我:你就发挥自己的长处,教学生动手实操。”王忠明说。

    技能一样可以报国,成才不止一种方式。如何掌握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这些选手给出了答案——既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又要有脚踏实地埋头干的耐力,还要有坚定不移守初心的韧性。

反差最大

    “男护工”是本次大赛中“反差感”最大的选手群体。

    “在许多人眼中,照顾老人属于女性的工作范畴。”慕金枝是养老护理赛项选手,曾获“辽宁技术能手”称号。毕业后走上养老服务的工作岗位时,他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偏见,这也成为他的动力来源,他想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性别年龄,只要有爱心与敬业精神,就能干好养老服务这份工作、实现个人价值。

    同为男性养老护理员的周源林,是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的教师。他向记者表示:“接触养老护理的初衷是想让家里的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但是随着不断深入学习,我更希望全社会的老人都能得到细心的照料。”

    打破偏见、激发动力、造福社会,举办本次大赛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每一位参赛选手坚定不移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努力、敢想敢拼的创造中。

学历最高

    谁说高学历的人“眼高手低”?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最高学历为硕士,但他们却不断精进着一技之长。来自浙江省的电子商务项目选手何平通过深入学习电商平台运营规则、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不断优化客户体验;来自成都市的农机修理项目选手邵新忠开发汽车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

    “选择了就不后悔,干一行就爱一行,越深入一个行业,就会发现很多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来自天津的盛新旭是砌筑项目的参赛选手,2022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学校当老师的他,却爱上了“泥瓦匠”的手艺。技能项目就像一座桥,让知识与技能汇合,让学与干交融。

    来自天南海北的选手们汇聚于此,抱有同样的期待:以赛为媒、以赛促技、以赛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