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自己创业,但因经营不善失败,后来听朋友聊起宜都就业训练中心准备进行化工操作的免费培训,培训合格后还可以与企业签订合同,这对我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我就立马报了名。现在,我已经顺利从培训班结业,并与多邦化工签订了合同,对未来又燃起了希望。”来自宜都市枝城镇三板湖村的学员江雷高兴地说。
近年来,为让更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群体走出一条技能就业、技能增收之路,宜昌市人社部门紧贴市场需求,坚持就业导向,精准施策、靶向用力,着力提升就业创业培训质效,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大数据+铁脚板
精准“把脉”培训需求
宜昌市人社部门通过建设全市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全面收集城乡劳动力地域分布、就失业状态、培训需求等情况。人社服务专员走访行业主管部门、园区、企业、培训机构、培训对象,掌握用工、培训需求,岗位、培训供给等情况,宣讲培训政策。
“之前我们销售橙子大多依靠上门收购,如今学到了电商经营和直播销售,在家里通过网络就能把橙子销售到全国各地,销路更广了,价格也更好了。”橙农何某通过参加直播销售员就业技能培训,找到了产销数字化融合的新路子。通过电商技能培训,越来越多的秭归橙农们搭上了互联网的高速路,真正实现了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舌尖上。
秭归县以脐橙产业发展为抓手带动农村电商数字化融合转型,打造劳务品牌培训基地等,探索脐橙产业人才培训新路径、新模式,现有农民技术职称近500人,高级以上职称专业人才20余人,实现培养一批劳务品牌带头人、经纪人、新农人回乡带动就业。
实施“五业联动”
优化职业培训供给
宜昌市人社部门实施“五业联动”职业培训行动,建立健全培训工作协同机制。发布2024-2025年急需紧缺职业(工种)80个,其中“3+2”主导产业工种69个、占比86.3%,同比增加29个、提升13.6%,引导各地围绕紧缺职业(工种)目录、重点产业和劳动者需求设置专业。
结合实际打造了一批地方特色专业,并按规定提高补贴标准。长阳县紧扣土家族特色文化,打造了“土家焗匠”厨师、“土家飘香”茶叶等劳务培训品牌;宜都市大力培育“宜都焊工”劳务品牌,依托杨昌兵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成焊工培训省级地方标准,先后为东阳光等企业输送电焊工1745人。
主动靠前服务
打造培训服务闭环
在“宜昌人社掌上通”上线“宜昌市技能就业地图”小程序上,全市173家技能培训机构、39家技能等级评价机构等信息,分地域、分类型、分范围一图标注,实现一键搜索、导航直达,方便劳动者报名参训。同时建立全市统一的就业创业培训补贴人员就业情况跟踪台账,通过数据比对、跟踪回访等形式,了解培训后人员就业情况,及时提供岗位推介、职业指导、政策扶持等服务,经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受访人员就业率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