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 | 咸丰县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咸丰县紧扣“土、硒、茶、凉、绿”五大特色优势,聚焦五大产业链和五大农业重点主导产业,从“训+赛+评”三位一体持续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为技能人才搭建广阔的成长舞台。

图片

    以训促提升,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在学校学了理论知识,到工厂进行实践操作,让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来自咸丰县技工学校汽修专业的张同学正收拾行李,准备跟随老师到广东东莞参加为期半年的实习。咸丰县人社部门支持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联合企业开展工学一体化教育培训,推行“入校即入企,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在企业接受实操训练,实现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完成新成长劳动力培养835人。同时,综合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建立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台账,联合职业培训机构、技工院校、龙头企业重点围绕恩施土豆师、咸丰白茶制茶师等劳务品牌,开展乡土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在全县各行业各领域推荐选树10个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大师工作室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能推广、技能传承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工巧匠。

    以赛激潜力,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新机制。通过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及“咸丰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评选产生咸丰县“十大科创人才”“十佳青年创业先锋”“十大文旅推介官”“十大农业领军人才”“咸丰县技术能手”等拔尖乡土人才58名,发挥拔尖乡土人才典型引领作用,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乡土人才发展格局。鼓励竞赛优秀选手、技能人才等积极参与省赛、国赛等大型竞赛,与顶尖技能人才交流切磋,拓宽视野,提升竞争力。

    以评促发展,激发技能人才成长新活力。构建“大评价”格局,建立“训后取证”对接机制,实施以班次取证率、就业率为主的梯度式、差异化补贴措施,增强技能培训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据咸丰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6个,跨县市增设考点4个,专项职业考核2个,职业(工种)涵盖中式烹调、养老护理、茶艺、茶叶加工、育婴、人力资源管理、民间工艺编结等20余个,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20期,评价技能人才937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263人,技师12人。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30期,考核认定技能人才1287人。在茶叶领域开展“新八级工”乡土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依托茶产业龙头企业、培训机构重点培育企业评价机构和社会评价机构,对茶企在岗职工、从业人员开展茶叶加工工、茶艺师、评茶师职业(工种)学徒工、初中高级工、技师以及高级技师等级评定。

    此外,咸丰县还将乡土人才作为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力度,用活用好乡土人才,真正把乡土人才“聚”起来、“育”起来、“用”起来,并帮带新人,当好产业发展引路人、乡村治理带头人、特色民宿传承人、咸丰发展代言人,不断优化乡土人才结构,为乡村振兴积蓄强大力量。